 
    
  

为常态化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展现全市上下同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聚力高品质生活、建设“十有城市”,现开设“小实事大民生 藏在社区里的文明密码”惠民实事专栏。围绕城市环境提升、文明习惯养成等方面,记录鹤壁城市文明建设的点点滴滴,讲述文明故事,传播文明理念,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开发区北晨社区:
“小板凳”议出民生幸福画卷
全民参与书写城市文明新篇章
“终于不用为晒被子发愁了,社区给咱装的晾晒区真方便,这下衣服被子都能好好晒啦!” 开发区北晨社区理想城小区的赵树粉阿姨一边把被子整齐地挂在晾衣杆上,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随着4处标准化晾晒区的建成,这一曾经困扰居民多年的 “晾晒难” 问题终于得到有效解决,折射出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市民文明素养的双向奔赴。
居民困扰:
低楼层住户 “晾晒难”
对于北晨小区部分低楼层住户来说,受树木遮挡、户型布局等影响,家里日照时间不长,晾晒衣服和被褥成为一大难题。21号楼的王叔叔家情况更为特殊,老伴瘫痪在床,需要晾晒的衣物比较多,家里阳台面积又小,每到需要晾晒被褥的时候总是犯难。
社区行动:
“小板凳” 议事会解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北晨社区积极行动,把居民们聚在一起召开 “小板凳” 议事会,秉持着 “有事坐下说、有事好好说,说一说怎么看、听一听怎么办、议一议怎么干” 的工作理念,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积极建言献策,充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将私拉晾晒衣绳的治理难点转化为文明提升的着力点。
成效显著:
民生小事凝聚治理力量
会后,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热心居民对小区进行了实地测量和勘察,综合考虑光照条件、空间利用以及居民分布等因素,最终决定采取集中规划、分散定位的方式,在小区内光照较好的位置统一设置了 4 处公共晾晒区,并且安装了不锈钢材质的晾衣杆,为居民们提供了一个稳定规范的晾晒场所。过去小区居民为私拉绳索晾晒衣物的现象不复存在,公共空间重新变得整洁、有序,小区的 “颜值” 提升了不少。“社区尊重大家的意见,给咱解决问题,每天晒着暖烘烘的太阳,闻着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心情都变好了。” 居民牛珍珍感慨地说。

从建设集中晾晒区、新增充电桩到绿化提升等,方寸板凳之间,关乎民生的"关键小事"在茶余饭后的轻松氛围中找到了解决路径,北晨社区用“接地气”的协商平台,将群众的“吐槽会”变成了共建的“诸葛会”,基层治理的密码悄然显现,民生关切也在阳光下凝聚共识。
北晨社区书记郭梅霞表示,社区工作就是要从居民的点滴需求出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用心用情解决好每一个 “关键小事”。社区将继续关注居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不断优化社区环境,提升服务水平,让居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幸福,用实际行动全市文明城市共建共享的深刻内涵。
(鹤壁融媒记者:杜嘉杨)
实习编辑:夏云丨责编:刘颖
监制:付尚国
 收藏
            收藏
           点赞
            点赞
           举报
            举报
          